
职称 | 助理教授 |
---|---|
姓名 | 李玉馨 |
标籤 | 哲史学群 |
电子邮件 | |
联络电话 | (02)7749-3847 |
研究专长 | 杜威教育哲学、美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中国哲学史、质性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方法、职业教育理论、思考教学理论 |
年度 | 论文名称 |
---|---|
2010 | 「进步」的揭示与开创:论杜威学说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各派别之差异, 教育科学期刊, vol. 9, Dec. 2010 |
2009 | 新手教师的使命与困境:从Dewey哲学论台北市教学导师制度之改进, 当代教育研究, vol. 17, Mar. 2009 |
2006 | 与大环境拔河的人:教改下国中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困难和因应策略, 彰化师大教育学报, Jun. 2006 |
2004 | 国民中学国文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之调查研究, 国立编译馆馆刊, vol. 32, Sep. 2004 |
2003 | 国中国文教师的课程焦虑与因应之道, 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 vol. 14, Dec. 2003 |
1993 | 反传统与拥传统:论《镜花缘》中的女权思想, 中外文学, vol. 22, Nov. 1993 |
1990 | 未来国内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专家之研究, 书府, Jun. 1990 |
年度 | 论文名称 |
---|---|
2014 | 以知行统整培育公民素养:从杜威对职业教育之思辩论十二年国教新课程, 「教改20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 Nov. 14-15, 2014, 台北 |
2013 | 以知行统整培育公民素养:从杜威对职业教育之思辩论十二年国教新课程, 「2013年台湾公民实践教育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Aug. 22, 2013, 台北 |
2013 | 二元调和:杜威的教育哲学研究方法, 「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与实例」研讨会, Jun. 15, 2013, 台北 |
2012 | 陆上学泳, 「经典、隐喻与教育」系列论坛, Dec. 05, 2012, 台北 |
2010 | 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四大派别的论战, 第四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 Oct. 22-23, 2010, 台北 |
2007 | 从杜威哲学中的教师图像谈新手教师教学困境与台北市教学导师制度, 台北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学辅导教师制度96学年度三合一会议, Sep. 21, 2007, 台北 |
2005 | 与大环境拔河的人:教改下国中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困难和因应策略, 「2005华人教育」学术研讨会, Nov. 25, 2005, 台北 |
2005 | 〈教育心理学与课程的规划〉述评, 教育哲学经典研读会, Nov. 14, 2005, 台北 |
2004 | 〈儿童拥有开放性未来的权利〉述评, 教育哲学经典研读会, Oct. 18, 2004, 台北 |
2003 | 〈自主与疏离〉述评, 教育哲学经典研读会, May. 05, 2003, 台北 |
2001 | 杜威学说在中国所引起的回响:以胡适为例, 「教育与哲学」学术研讨会, Dec. 01, 2001, 台北 |
年度 | 计画名称 | 参与人 | 职称/担任之工作 | 计画期间 | 补助/委讬或合作机构 |
---|---|---|---|---|---|
2019 | 从具体活动形成抽象知识:实验方法在杜威逻辑理论中的组织作用 | 主持人 | 2018.08 ~ 2019.07 | 科技部(原国科会) | |
2013 | 以知行统整培育公民素养:从杜威对职业教育之思辩论十二年国教新课程 | 主持人 | 2012.08 ~ 2013.07 | 国科会 | |
2011 | 弱势与偏远高中高瞻计画科技素养课程推动方案—以ELOB方案为例 | 主持人 | 2010.10 ~ 2011.07 | 国科会 | |
2010 | 解读杜威教育王国 | 主持人 | 2008.08 ~ 2010.07 | 国科会 | |
2004 | 国中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学实践之研究—以国语文教师为例(II)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 | 协同/共同主持人 | 2003.08 ~ 2004.07 | 国科会 |
2003 | 国中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学实践之研究—以国语文教师为例(I)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 | 协同/共同主持人 | 2002.08 ~ 2003.07 | 国科会 |